基本介绍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茂陵博物馆馆院格局分前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风格为仿汉悬山式瓦屋。前半部分以鱼池假山为中心,东、西两个展厅左右对称。后半部分以天然巨石垒成,仿祁连山势而建的霍去病墓冢为中心,墓冢上的原有石刻呈对称式分布于东、西两廊。茂陵博物馆现有的西汉石雕艺术、出土文物和珍贵文物三个基本陈列。西汉石雕艺术陈列展出霍去病墓前的16件西汉大型石雕,这些石雕分别两组陈列于霍去病墓冢东、西两边的廊房内,珍贵文物和出土文物分别陈列于东、西两个展室内,陈列面积600平方米,出土文物陈列展主要展出一批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
茂陵博物馆西汉大型石雕展中有人物形象题材的文物“马踏匈奴”、“人与熊”、“石人”3件,有动物题材的文物“跃马”、“卧马”、“卧牛”、“卧象”、“伏虎”、“野猪”、“怪兽吃羊”等,有水生动物题材的文物鱼、蟾、蛙等;珍贵文物展以展出茂陵部分陪葬墓从葬坑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主,具有代表性的为阳信长公主墓出土的几件大型鎏金铜器和带款识的铜器;出土文物陈列展展出大型空心画像砖、水管道、字纹瓦当等陶器及人物俑、动物俑,弩机、箭镞、漏壶、铜镜等铜器。
馆藏实力
西汉鎏金马
西汉鎏金马,1981年5月1日茂陵一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地时出土。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6千克,通体铜铸鎏金,马呈站立姿态,匀称、合乎解剖比例,头部造型生动,为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铸造而成。
西汉鎏金银竹节薰炉
西汉鎏金银竹节薰炉,1981年5月茂陵一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地时出土。铜铸,通体鎏金银,底座透雕两条蟠龙,口衔竹节状高柄,柄上端有三条龙形支撑,以架炉盘,盘外壁环铸四条水龙,炉盖呈博山形。盖沿和圈足均刻有铭文,燃香后,青烟自博山式薰炉的透雕孔隙中而出,漫至盖上山谷间。
西汉错金银铜犀尊
西汉错金银铜犀尊,1963年出土于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尊为古代盛酒器,此尊为犀牛形,通体饰错金银流云纹,背上有盖,可以开合,嘴右侧有管状短流,用于注酒,反映了当时青铜工艺的发展水平。
西汉鎏金银铜漆耳杯
西汉鎏金银铜漆耳杯,1981年5月茂陵一号无名冢南出土,整体分为座、杯上下两部分,座为盘足,柿蒂状支架,承托耳杯。酒杯平面呈椭圆形,圆形底,两侧附耳,为研究西汉工艺美术史的实物资料。
西汉四神纹青玉雕铺首
西汉四神纹青玉雕铺首,1975年7月于兴平县道常村出土,长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铺首是中国古代装饰门环的兽首底座,此铺首用质地莹润的蓝田玉精制而成,属茂陵陵园的遗物,衔环孔呈卷鼻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布局在饕餮纹两侧。
西汉马踏匈奴
西汉马踏匈奴高1.68米,长1.90米,历来被公认为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它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揭示出正义力量不可摧的主题。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似乎象征着当时汉军实力的强大,气势磅礴,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拳屈,作狼狈挣扎状,蓬松零乱的须发,更显得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这显然是用以歌颂霍去病将军的业绩,昭示出来犯者的下场。表现技法是运用圆雕、浮雕以及线刻的综合方式,使作品显得朴实、浑厚,题材处理得相当大胆而且巧妙,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概括性。
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75元/人
淡季(12月1日-2月底):55元/人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咸阳4路车到付家桥下车,换乘兴平到茂陵博物馆的车或坐蹦蹦车前往。
自驾路线:
霍高速公路在渭河大桥从咸阳西/礼泉/咸阳高新区/G312出口离开,在咸阳西立交转入咸平路→咸兴路→Y040即可。